首页

女主之家美脚

时间:2025-05-29 23:19:07 作者:拥抱AI,已成中国手机厂商必选项 浏览量:69586

  中新网深圳5月29日电(记者 宋宇晟)“AI时代已经到来。”荣耀CEO李健28日在接受采访时已经将其手机厂商称为“AI终端生态公司”。他认为,相较于智能手机这一存量市场而言,AI重构终端产业承载着未来机会。

  今天,拥抱AI,已成中国手机厂商必选项。

  去年以来,国产手机品牌已密集推出相应的AI应用、AI智能体。

  2024年,OPPO创始人、CEO陈明永就指出,2024年是AI手机元年。他认为,未来5年,AI对手机行业的影响,完全可以比肩当年智能手机替代功能机。

  2025年,DeepSeek的大范围应用无疑加速了这一进程。

  如今,AI通话摘要、AI消除等功能几乎成为中国手机厂商新品的标配;华为小艺、OPPO小布、小米小爱和vivo小V等国产手机上的AI助手,正在逐渐成为苹果Siri曾经梦想的样子。

  今年4月,工信部介绍一季度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情况时指出,当前国产厂商研发的AI手机、AI电脑、AI眼镜等智能产品已超百款,实现了“智”变升级。

  李健说,AI时代会带来各种AI终端。“我们现在与各大好公司的好产品,共创共享,我们就成了一个AI终端生态公司。”在28日晚的荣耀400系列发布会上,他还展示了一款机器人,跑步速度已经达到4m/s。他认为,当下需要在整个产业链层面的生态思维。“这需要行业伙伴团结合作,用开放的思维去共创、共享,做好生态建设。”

  不断迭代的手机产品、不断扩展边界的手机厂商都显示,中国是全球最具规模的消费市场之一,中国蓬勃发展的产业生态与广阔的应用场景。

  这也正是各方看好中国发展前景的底层逻辑。正如英伟达CEO黄仁勋所说,“与中国企业的深度合作,也使我们成长为更具竞争力的国际化企业”。

  记者注意到,已有地方出台支持AI手机等智能产品发展的举措。

  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近日印发的《北京市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行动方案(2025年)》提出,布局智能产品关键产能。针对AI PC、AI手机、AI眼镜、智能机器人等智能产品,支持有条件的企业牵头建设中试平台、智能产品柔性生产线,对符合条件的中试平台及柔性产线建设项目给予最高不超过5000万元支持。(完)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聚企成“链”、聚链成“群” 山西晋中加速构建特色产业发展新格局

在双方领导的见证下,太保蓝公益与科大讯飞进行了公益战略合作签约,未来双方将积极发挥各自的优势,在老年认知障碍、特殊儿童关爱领域开展更多的公益合作。太保科技与科讯嘉联签署了“百岁人生蓝智伴”项目技术合作备忘录,也将标志着双方在技术领域持续保驾护航。

高考学子重访救命之地 赠送锦旗致敬“白衣天使”

上海7月16日电 (记者 陈静)记者16日获悉,中国专家最新研究成功使用异体通用型CAR-T细胞疗法治疗风湿免疫性疾病,为难治性风湿免疫病的诊治提供新路径、新思路。

毛伊岛大火已致99人死亡 夏威夷州长:失踪人数降至约1300人

在产业扶持方面,美国政府创建国家制造业创新网络作为“孵化器”,以“产学研政”合作的形式,降低研发与应用的成本及风险,推动先进技术的研发,促进研究成果的转化与应用;德国政府搭建了工业4.0平台以及中小企业工业4.0卓越中心,由政府领导,学术界和工业界的专家共同参与,为所有工业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帮助;日本政府形成了成熟的多方合作支援体制,即“官产学”一体化合作机制,在技术成果转化方面起到了显著作用;新加坡也推出了“国家人工智能核心”计划和“大学—企业研究室”计划,凝聚政府、国内外企业、高校等科研机构三方力量。中国政府目前也搭建了两化融合平台,但在参与企业数量、平台功能建设等方面仍有待提高。

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支柱” 专家建言打造创新生态体系

大会还进行了国际食品科学院院士授予仪式。今年3月,国际食品科技联盟(IUFoST)面向全球公布了国际食品科学院(IAFoST)新增院士名单。由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推荐的3位中国杰出科学家——孙宝国、郜海燕、陈历俊,经过国际食品科学院进行的多轮投票与评选成功当选,也体现了中国食品科技与工业的高水平发展,得到了全球认可。

河北青县:京津冀协同发展带动“银发经济”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新增地球物理学专业和核工程类中的工程物理方向;上海交通大学新增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武汉大学新增地球物理学专业;复旦大学新增信息与计算科学、物理学类中的核物理方向和化学类中的高分子化学;同济大学、厦门大学都新增了海洋科学专业,厦门大学还新增了生态学;西安交通大学新增了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将原来招生的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改为航空航天类进行招生,并在招生简章中强调多学科交叉,强化工程创新与实践能力融合,培养国家战略发展领域具有原始创新精神和技术突破能力的前沿拔尖创新人才。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